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主体是创办于1949年的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的电机系。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创办于1946年的山东大学电机系并入,将学科办学历史向前推进了3年,至今已走过了七十六个春秋。学院有着光辉的历史,曾有马长贵、侯博渊、邵洪泮、严庆清、蒋仁渊、胡松尧等知名学者和教授在此执教,培养电气人才数万人,毕业生遍布国内外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电气学科风雨兼程七十六载,育数万学子桃李芬芳,以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原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原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和党组书记、现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召集人曹培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国家电力能源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以电气工程学科为核心,融合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电机与电器(山东省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完整的二级学科,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第一类特色建设专业和山东省特色专业,是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单位,国内首个能源互联网专业落地实施单位。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19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38人,博士生154人。
学院拥有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电动汽车电网接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系统数字化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先进输变电技术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数字智慧能源创新重点实验室、全球能源互联网协同创新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条件,建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仿真实验室、特高压电网分析研究中心、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等实验室,形成了1+N科研实验平台,并与“中国华电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共建了两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
学院教职工158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教授49人,副教授58人,博士生导师47人,学院成立了12个科研团队,拥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家四青、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青年泰山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6人。近年来学院青年人才储备快速增加,45岁及以下专任青年教师70位,均具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40人。
学科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及其应用成果转化,不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企业委托项目、军工项目等超过1083项;出版专著16部;发表论文共计15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75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29项;获科技部认可的行业及学会科技奖励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742项,科技转化成绩突出,为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2018年5月,在国内率先设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新工科特色班,2024年9月,山东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学院深度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学院与美、英、法、澳等十几所著名院校的电力专业建有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