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山东大学“权小益”工作室联合山东大学信息办和兴隆山校区各学院权益部门开展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主题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由山东大学信息办蒋思尧和李振主持,电气、机械、土建等8个学院权益部门的11名同学悉数参加。
会议伊始,李老师首先对目前山东大学本地化AI助手(山大版deepseek)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提出会议的主要目的:围绕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如本地AI助手、生成式大模型等)、信息化问题(学校云盘、校外人员访问)等展开交流探讨,收集各个学院的学生使用反馈与建议,以促进人工智能在校园的应用优化及校园信息化建设完善。
会议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分享各自的使用体验,从功能实用性到交互便捷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反馈,为进一步优化该助手提供了切实依据。谈及生成式大模型,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分段提问的方式,能引导模型分章节输出内容,这种引导式交互取得了颇为理想的回复效果。在实际应用场景方面,同学们结合日常搜题和编程需求,对豆包与deepseek进行了对比。同学们普遍反馈,在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上,豆包相较deepseek表现更为出色,这一对比结果也为学校在相关软件工具的选用和推广上提供了参考。
此外,蒋老师还就人工智能的支撑体系展开深度剖析,探讨其底层架构与技术支持对于上层应用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应用上,蒋老师指出了将其应用于撰写论文等专业场景的可能性,并鼓励同学们思考能否将专业知识库融入其中,以提升内容的专业深度和准确性。
除了AI技术本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其他方面也在会议讨论中得到反馈和解决。比如学校云盘的私人区域设置,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提升师生使用的便捷性;以及校外人员访问校园相关系统时,在没有车牌号等常规标识情况下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权限问题等。
本次座谈会搭建起了学校信息办、校权益工作组、各学院权益部门以及同学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踊跃发言,为学校AI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珍贵的学生视角建议。相信此次座谈会的成果,将有力推动山东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广大师生带来更为优质、便捷的学习和工作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