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家校协同桥梁、助力学生角色过渡,9月2日,山东大学电气与智慧能源新工科实验班2025级本科新生家长见面会于兴隆山校区讲学堂举办。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殷录民、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党委书记辛公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丁磊、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守宇、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华、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永卫、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孙媛媛、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副院长袁学良、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许晓梅以及2025级电气与智慧能源新工科实验班的辅导员团队——于帆、杨东华、李善勇、逯笑宇、刘璇五位老师出席会议。会议由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华主持,全体2025级本科新生家长参会。

许晓梅以“家校合作,同心同行”为主题,开展新生心理健康专题宣讲。她从“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助力学生适应大学”这一问题出发,围绕理解家长自身、理解孩子、做好亲子沟通以及推进家校合作四个维度,系统分析家长的心理变化,提醒注意短视频使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深入解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宣讲聚焦于“心理健康”这一容易被忽视的适应关键,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与亲子沟通策略。

王海华代表学院向家长表示诚挚欢迎,并衷心感谢家长对学校及新工科实验班的信任。他重点讲解2025级实验班的基本情况,阐述实验班的组建背景,并介绍与会领导与教师。通过生源数据和组建背景的介绍,家长对班级结构和办学定位有了直观了解,进一步增强对实验班的认同与信任,为后续专业内容的听取奠定良好基础。

殷录民以“变、度、谋”三字为核心展开分享,指出学生需实现身份与心态的转变,做事应把握适度原则,合理控制游戏与兴趣爱好的时间,避免“放飞自我”,同时强调学生应提前规划未来。这组“三字诀”将复杂的大学适应过程凝练为通俗易记的行动指南,帮助学生明确身份转变的方向与自我管理的边界。

王守宇结合能源安全战略,强调能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实验班是学科交叉创新的重要成果。他对比大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差异,指出大学是“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教育”,鼓励家长支持孩子根据自身天赋和兴趣选择发展方向,并分享优秀学子案例,建议学生多与教授交流,充分利用本科生导师制主动汲取知识。他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解读实验班的设立意义,帮助家长和学生理解专业学习的社会价值,增强其使命感与认同感。

袁学良介绍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的发展历程与专业设置,展示学院平台与师资力量,阐述人才培养特色,并通报就业与升学情况。通过具体的就业升学数据和“订单班”等政策介绍,他清晰呈现学生未来的发展路径,增强家长对专业前景的信心,也为学生后续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


孙媛媛就电气工程学院历史与校友资源、办学规模与师资队伍、学科与科研实力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作系统介绍。从“历史积淀”“学科实力”和“校友资源”多个维度凸显电气工程学院的办学优势,进一步强化家长对学院的信任,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学习动力。


在会议提问环节,孙媛媛、袁学良两位副院长就家长关切事项予以现场解答。与会家长聚焦专业分流政策、课程附加要求、家校沟通渠道及人才培养方案等重点问题,与学院教师开展深入交流。在会议前期PPT讲解的基础上,家长进一步了解到首届实验班人才培养细节,对孩子的在校生活与未来发展更添信心。




本次新生家长见面会的成功举办,搭建起一座家校协同、共促共进的桥梁,有效安抚了与子女分别的家长们,也增进家长们对首届电气与智慧能源新工科实验班的认识,让家长们深入了解两所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科实力及学院背景,为新生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基础。祝2025级新生能够在大学中茁壮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学识,有道德的新时代栋梁之材,以青春谱写未来大学多彩篇章,以青春传递我国能源发展薪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