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刘玉田,男,1964年7月出生于山东青州,中共党员。山东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7),遵循学校安排到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习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2.2-1994.12)。山东工业大学破格副教授(1994)、教授(1996)、博导(2000),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访问(2000.1-2001.1),2001年起任山东大学关键教授岗位至今。曾任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2007.12-2018.4)、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2010-2018)。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998),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2008大众报业杯),连续 2期“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10-2020)。

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998),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2008大众报业杯),连续 2期“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10-2020)。
致力于特高压、智能电网安全运行与控制,服务电力能源发展,高端人才培养成效卓著,科研成果丰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承担和参与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技项目20余项,科学出版社专著2部,SCI/ EI论文300多篇,授权美国和欧盟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40多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位2项、二等奖首位2项。毕业博士研究生36人、硕士生53人。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IEEE PES 济南分会、中国-电力系统动态委员会主席,MPCE、CSEE JPES、IJEPES、电力系统自动化等SCI/EI期刊编委。
二、主要事迹
(一)人才培养:桃李满天下,英才遍四方
为本科生讲授“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指导毕业设计;为硕士生开设“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规划”和“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博士生开设“现代电力系统”等课程。
毕业博士研究生36人,其中留学生1人;全日制毕业硕士研究生41人;在职申请工学硕士学位3人、在职申请工程硕士9人,毕业学生主要在重点高校和国家电网公司工作,大多成为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
(二)科学研究:深耕电力科研,引领能源创新未来
在留学回国基金、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配电网无功优化与电压智能控制系统”获得2003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山东电网与邻网互联的安全稳定性研究”获得2003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在国家电网公司重点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下,“电力系统广域智能紧急控制方法研究”获得2006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位,“超高压电网恢复策略与方案优选”获得2010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位。荣获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2008大众报业杯)光荣称号,连续 2期“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10-2020)。


在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壮大科研实力和影响力,参与和承担了多项重大和重点任务,包括:基于数据仓库的输电网架恢复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2011);大型工业企业电气综合节能技术与典型应用示范,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2011);计及联合发电系统的区域电网调度运行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研究计划(2010-2013)等。这些项目都取得了国际领先或先进的科研成果,获得实际应用后产生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也奠定了在国内的研究特色和学术地位。科学出版社两部专著《电力系统恢复理论与技术》(刘玉田, 王洪涛, 叶华,2014.3);《大规模时滞电力系统特征值计算(第二版)》(叶华, 刘玉田,2023.9)所代表的学术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提高了大电网安全防御与智能化恢复决策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紧密围绕“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基地运行风险在线评估、预警及防控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2026)和“新型电力系统全过程恢复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国网联合基金重点2023-2026), 致力于“双碳”目标下的电力能源深度转型发展,为我国交直流混联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灾变防御,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三)学科建设:领航电气学科,服务电力未来
1. 电气工程博士学位点
从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后,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作为学术带头人之一和申报书主笔,在前辈的基础上接续努力,山东工业大学于1998年获批电力系统自动化博士学位点,2000年成为第5位博士生导师。从此,我校电力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启了高端学术人才的培养和良性高速发展。其后,捷报频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国际认证、成为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单位、电气工程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培育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并列第九)。
2.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
1984年留校后的主要工作是,建设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先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学习半年,又到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参观,然后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知名专家马长贵(时任副省长)的关心和支持下,设计建设方案、购买电力设备和元器件,于1990年建成山东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并任执行主任。1991年成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时任赵志浩省长、电力部史大桢部长等重要领导,先后亲临实验室视察,并认可对山东电力所做国外引进的先进电力保护装置的验证试验,显著提升了电力科研和教学的试验能力,在全国高校和电力企业产生了广泛影响。
3. 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创建“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服务国家电力能源,特别是特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在国家电网公司赞助的“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分析研究中心”全国首套ADPSS的基础上,2010年教育部立项,2012年通过建设验收和授牌,成为电网智能调度领域富有特色和先进性的重点实验室。从2010年开始,担任实验室主任至2019年,其后也一直是最主要学术带头人。2018和2023参加了两轮评估,成绩排名同类前列、均为良好。在大电网安全稳定性分析计算和智能化应用等方面技术领先、特色鲜明、成效突出,得到了全国高校和电力企业的高度认可。
另外,还策划和组织建设了“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电动汽车电网接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较大拓展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领域,提高了影响力。
(四)社会服务:电力筑梦,科技强鲁
为服务国家电力能源和山东地方的经济发展,推动国际合作,积极参加科技咨询、评价、交流和科普等工作。先后兼任多项专业技术职务,主要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电力系统专业委员、电工数学专业委员,青年与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电力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可再生能源并网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IEEE PES 济南分会与中国-电力系统动态委员会主席等。
时光荏苒,四十个春华秋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到上世纪末实现全国联网和户户通电;从世纪初的分布式发电和智能电网起步,到特高压交直流电网高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跨越式转型,见证了电气学科的快速发展和蓬勃壮大。付出的青春热血和蜡炬成灰,必将提前迎来“3060双碳目标”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