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022年8月4日下午,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新能源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科研团队邀请山东建筑大学张贵青教授,山东省交通院包西勇等一行人来到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参观、交流学习。 团队负责人李可军教授、娄杰副教授、孙凯祺副研究员及博士后刘智杰对莅临参观指导的张教授、包总进行了接待,并带领其参观了团队所属的新能源直流配用电系统实验室。 团队李可军教授、娄杰副教授、孙凯祺副研究员向张教授、包总等人介绍团队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9日
紧密把握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网带来信号形态、故障形态、稳定形态、控制形态的变化,研究智能电网宽频带信号测量理论和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及装备、新型柔性电力电子装置、稳定性评估及柔性控制理论与技术,从信息系统层面推动智能电网态势感知、故障诊断、协调控制技术的进步,为智能电网演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打造国际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团队。 团队主要成员14人:团队PI武守远教授(国务院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1. 实验室介绍 电力系统宽频量测与传感实验室筹建于2009年,紧密把握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给电力系统带来的信号形态、故障形态、稳定形态、控制形态的变化,研究复杂信号精细化量测理论与系统,突破了无先验宽频信息支撑的多模态信号特征精确辨识与(极)微弱信号深层感知技术瓶颈,实现了全频带信息精细化快速测量,自主研发了轻型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 Light)、同步相量与电能质量同步监测一体机、宽频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1. 实验室介绍 智能柔性电力装置与控制实验室在电网柔性结构运行及控制、电力电子柔性设备实验方法以及新型电力装置的研发及测试等方面开展工作。致力于推动智能电网一次柔性设备和新型电力电子装置的发展,提高设备及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实验室建设开放式控制平台,对于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储能及新能源发电系统以及电网故障保护装置等能实现友好型接入,具备多种通讯传输、数据采集及故障录波等功能。实验室面向电网实际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2023年 王辉,张涛,郭柏,一种半桥改进型MMC子模块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授权日:2023.10.27,专利号:ZL202111193496.5 石访,张恒旭,韩兆儒, 靳宗帅,王晓彬. 一种基于同步李萨如曲线特征的高阻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授权日:2023.09.19,CN116500382B 石访,张恒旭,韩兆儒,靳宗帅. 基于李萨如曲线辨识高阻故障与投切扰动的方法及系统,授权日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配电线路早期故障检测与辨识技术、装置及应用,2023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3/15) 复杂配电网同步相量测量与运行控制关键技术、装置研制及应用,2023年电力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6/15 面向配电网运行体质降损的多级协调优化技术及工程应用,2022年国家电网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5 基于数据驱动和预测控制的新能源集中-分布消纳基础理论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6 智能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张恒旭,石访,施啸寒.《电力系统自动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03. 张恒旭,石访,靳宗帅.《配电网同步测量技术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6. 张恒旭,石访,靳宗帅.《配电网同步测量技术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张恒旭,王葵,石访.《电力系统自动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张恒旭,赵罡.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围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储能并网、直流电网发展对电力电子装备需求,研究配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系统、中性点柔性精准补偿装备,解决强噪声、弱故障特征的精确辨识问题,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PI:武守远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任电力行业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特等劳模,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国家电网公司十大科技领军人才。作为技术负责人和工程负责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分课题负责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王玉斌 教授 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89年、1993年和2007年分获山东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7月-2009年1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未来能源电子中心(Future Energy Electronics Center,FEEC)访问学者。 科研经历:现任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电源学会直流电源专委会委员。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梁振光 教授 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1989年和1992年分获山东大学电机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获沈阳工业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博士学位,2006.04--2007.03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科研经历:现任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委会委员,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理事。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横向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贠志皓 副教授 教育背景:分别于1996年7月,1999年3月和2008年6月在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现任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继电保护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2010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一年。 科研经历: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研究,包括大电网的静态稳定分析与防控优化、输配电网故障诊断和定位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国网公司项目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朱珂 副教授 教育背景:1999年获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2007年获山东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现任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9-2014.12,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 科研经历:主要从事主、被动扰动波形数据分析应用以及继电保护,包括系统及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分布式发电对配网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施啸寒 副教授 教育背景:2008年获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2011年获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工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现任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8-2019.8,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访问学者一年。 科研经历:主要从事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优化管理及其在可再生能源电网应用研究,包括电池组电热老化联合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柴亚南 工程师 教育背景:2003.3—2010.9 于德国在Technische Universität Ilmenau大学本硕连读,获得Fakultät für Elektrotechnik und Informationstechnik 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自2011年期至今任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师。 科研经历:主要从事电路和电子基础实验教学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3日
共有 2,94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97 页   当前第 101 页

Copyright © 2019 www.ee.sd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话:0531-88392369 传真:0531-88392369 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 250061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 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 邮编 2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