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复杂电网安全防控与智能恢复团队,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适应电网形态与特性的变化,集中开展复杂电网的运行调控、安全防御和恢复决策研究,建立信息物理融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体系,发展复杂电网安全稳定性智能评估与防控方法,致力构建电网智能化恢复决策系统,在复杂电网的稳定性分析与安全防控方向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科研团队。 团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电网的稳定分析与安全防控、复杂电网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4日
复杂电网安全稳定智能评估与防控:应对复杂电网安全稳定在线评估和快速防控需求,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研究数据驱动的复杂电网智能态势感知、预警与防控方法,开展相关方法和技术的工程应用。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电力系统智能恢复与自愈:考虑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等新型恢复控制资源,研究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后的多时空协调恢复决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在线、动态恢复辅助决策。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针对源荷双侧强不确定性的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电网,从完全基于电力系统物理模型的传统前瞻预警与防控,扩展到模型驱动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智能前瞻预警与防控;从训练样本集生成(综合历史运行数据与未来预测数据)、复杂运行状态特征抽象(电网运行方式特征提取)、具有物理意义的扰动特征统一表达(单一扰动与多重扰动位置描述)、快速分级滚动预警(以基于控制代价的预警分级体系为核心)、综合智能优化决策(预防、紧急、校正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个人信息: 马钊,陕西人,1957年生 学术身份: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英国皇家特许工程师(CEng),IET会士(FIET),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FCSEE),国际知名智能配电和电力设备专家。现任国际大电网组织(CIGRE)SC6(主动配电系统及分布式能源)专委会中国委员和战略小组成员;CIGRE中国和亚太区SC6主席;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SyC LVDC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7日
             个人信息: 孙媛媛,山东淄博人,1981年生,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委员,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所长、党支部书记,长期从事电能质量、柔性直流供用电系统、交直流配电系统等领域研究。 学术身份: 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泉城产业领军人才 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 IEEE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个人信息: 刘智杰,山东济南人,1991年生 学术身份: 博士后 山东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新能源所 IEEE Member      工作经历:      (1) 2020-08-至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导师:李可军 研究方向: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建模及运行特性分析 柔性直流输电站级控制策略研究 新能源并网变换器控制及优化研究 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个人信息: 娄杰,山东诸城人,1975年生 学术身份: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1. 2007/09-至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2. 2002/09-2007/09,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3. 2000/04-2002/09,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 高压电器结构/机构、高电压与绝缘、设备在线监测等 学术著作(部分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山东大学“新能源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研究团队,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皇家特许工程师(CEng)、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CSEE Fellow)、IET会士(IET Fellow)马钊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旨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建设以“新能源交直流灵活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研究团队。团队现有教师9人:马钊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李可军教授(IEEE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2021年9月28日至29日,山东大学成功举办第六届齐鲁青年论坛,此次会议采取分论坛的方式举行。2021年9月28日下午,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新能源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科研团队赵浩然教授在电气工程学院电力楼524会议室主持了一场题为“电氢耦合能源系统运行与分析”的分论坛报告。     下午4:20左右,同学们陆续进入会议室,等待讲座开始。下午4:30,主持人赵浩然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并向同学们简要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交直流潮流计算、电力市场机制设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概率预测、电网规划等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在量测、通信技术具备的前提下,在常规控制设施给定条件下,针对快速电力电子化技术中,大量逆变或整流控制点设定与控制点设定的优化在速度上难以跟随的问题,提出含分布式光储配电网时变最优潮流追踪的模型和分布式在线的算法。在建立时变优化模型和分析在线优化原理的基础上,就已有算法存在信息统一获取和集中计算这一弊端,将其改进为在配电网各区域仅局部及边界信息可知条件下,实现对配电网时变最优潮流分布式的追踪求解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燃气轮机、燃气锅炉以及热电联产系 统筹 耦合单元的广泛应用使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和热力系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而各网运行主体不同导致的可交互信息有限,又给全网潮流分布的计算带来挑战。该文模型计及热电联产系统、燃气轮机、燃气锅炉、压缩机、水泵等多种耦合单元,并重点考虑耦合单元位于电网、热网平衡节点的影响,提出在各网之间有限信息交互下的不同运行模式的潮流分布式顺序求解算法。通过对实际算例的求解,证明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仿射模型的风机建模方法,将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应用于风电场有功优化控制;在满足电网调度条件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引起机械疲劳加剧的变量变化率     图1 分段仿射风机模型     图2 风电场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框架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1.实验室介绍 由国家级领军人才马钊教授领衔、李可军教授主持建设的新能源先进直流配用电技术的科研平台。主要成员有:马钊、李可军、孙媛媛、赵浩然等专家学者。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和目标,新能源的发展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基础和路径,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新能源全直流配用电系统应运而生,为此我们建设了新能源直流配用电实验室,以期在这一方向上进行持续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探索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共有 2,93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96 页   当前第 17 页

Copyright © 2019 www.ee.sd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话:0531-88392369 传真:0531-88392369 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 250061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 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 邮编 2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