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个人信息: 刘智杰,山东济南人,1991年生 学术身份: 博士后 山东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新能源所 IEEE Member 工作经历: (1) 2020-08-至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导师:李可军 研究方向: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建模及运行特性分析 柔性直流输电站级控制策略研究 新能源并网变换器控制及优化研究 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个人信息: 娄杰,山东诸城人,1975年生 学术身份: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1. 2007/09-至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2. 2002/09-2007/09,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3. 2000/04-2002/09,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 高压电器结构/机构、高电压与绝缘、设备在线监测等 学术著作(部分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2021年9月28日,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新能源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科研团队孙媛媛教授带领研究生到山东电力研究院电能质量实验室参观学习。在电科院电能质量实验室主管张岩高级工程师的引领下,团队师生对山东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系统、综合实验平台、现场测试设备等工程技术有了详尽的了解和掌握。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能质量实验室主要为国网公司、省公司提供电能质量评估、仪器检验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仿射模型的风机建模方法,将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应用于风电场有功优化控制;在满足电网调度条件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引起机械疲劳加剧的变量变化率 图1 分段仿射风机模型 图2 风电场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框架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电力系统智能恢复与自愈:考虑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等新型恢复控制资源,研究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后的多时空协调恢复决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在线、动态恢复辅助决策。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复杂电网安全稳定智能评估与防控:应对复杂电网安全稳定在线评估和快速防控需求,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研究数据驱动的复杂电网智能态势感知、预警与防控方法,开展相关方法和技术的工程应用。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个人信息: 王洪涛,山东菏泽,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身份: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团队骨干成员,教育部“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特高压电网分室主任,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家委员会委员,《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委。 工作经历: [2010.9-至今] 教授 [2006.6-2008.6]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后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8日
个人信息: 张文,山东潍坊人,1966年生 学术身份: 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Member 工作经历: 2007.07至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2007.09-2008.09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访问学者 2001.07-2007.08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1995.07-2001.06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1992.09-1995.06山东大学,电气工程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8日
个人信息: 李常刚,博士,山东日照人,1984年生 学术身份: 教授,博士生导师,CES高级会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IEEE会员,CSEE会员 工作经历: 2020.9-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2014.6-2020.8,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2012.5-2014.5,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博士后 2006.9-2012.7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8日
个人信息: 褚晓东,山东济南人,1978年生。 学术身份: 硕士生导师,IEEE Member,IEEE PES电力系统动态技术委员会(中国)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稳定分析分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工作经历: 2006.09-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专任教师 2010.02-2011.02,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优化调度与控制,可再生能源发电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8日
一、 实验室介绍 特高压电网分析研究中心始建于2007年,主旨是建立一个能够开展未来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分析的平台。考虑到特高压工程建成后,将逐步形成统一的国家特高压电网,其安全稳定运行将更具挑战性,必须研究建立相应的分析研究能力。为此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山东电力研究院签订了“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分析研究中心”科技项目合同,购置了全国高校第一套“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并进行二次开发和研究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8日
近年来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的不确定性和极端天气的频发,导致发生大停电事故的风险增加。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水火电机组占比减少,无法仅依靠常规电源应对局部和大范围停电事件。构建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多阶段电网主动恢复机制,以及平衡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的效率以及风险成为电网安全防御中亟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支持下,团队突破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5日
团队以高效能永磁电机及控制系统研究为主,同时对基于应用场景的智能控制及医工交叉科学等领域均有研究,欢迎加入我们团队开始求知与探索的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0日
分布式差动保护能够实现配电线路故障区段的准确定位与快速隔离,是解决当前配电网继电保护问题的最佳选择。然差动保护要求保护装置之间实时交换数据,之前只有光纤通道满足这种高要求,但存在布点多、敷设难、投资大、周期长等诸多困难。5G通信具有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特点,为解决配网差动保护通道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电气学院高厚磊教授团队联合电网公司和生产厂家,在国内率先开展5G通信在配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经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1日
个人信息: 吕静,山东潍坊人,1981年生。 工作经历: 2019.10至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2018.09至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师 2006.07-2018.08 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科研项目: 主持校级教改项目、实验室建设与研究项目4项 主要参与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3项,实验室建设与研究项目10余项 联系方式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8日
共有 2,949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97 页 当前第 41 页 |